技术破解增产与减耗矛盾 中化农业MAP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双赢

2025-08-25 11:32   来源: 第一经济网

  在农业生产中,“粮食增产”与“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”常被视为矛盾体,但中化农业MAP的实践正在打破这一认知。其近期发布的《MAP 2024 绿色高质量发展报告》显示,通过“良种+良法+良机+良技”的技术集成,MAP服务的农户在2024年实现节水20%、节肥10%以上,化肥利用率提高14.82%,碳排放强度降低10.70%,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 “增产与减耗” 可同步实现。

 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,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力引擎。自2020年起,中化农业MAP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,通过覆盖全国多区域的科学调研与数据分析,持续发布年度《绿色高质量发展报告》,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参考。

  此次报告延续科学严谨的调研方法,对21个省份的1761位MAP服务农户与1091位非MAP农户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实地调研,覆盖169.9万亩耕地。广泛的样本和真实的数据,确保了各指标结果真实可靠、来源可溯。

  在资源节约方面,面对资源紧张与生产压力双重挑战,MAP集成"良种+良法+良机+良技"技术方案,通过土壤健康管理与密植精准调控激活耕地增产潜力,依托智能灌溉与水肥协同实现水资源按需补给,借助智能农机与数字平台压缩人工投入,以标准化生产管理为基石,推动农业生产从资源消耗向资源再生转型。

  2024年,中化农业MAP在内蒙古、西北区域及吉林、山东、河南、河北等地大面积推广玉米高产密植与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,覆盖面积超过40万亩,实现节水20%、节肥10%以上。该技术模式有效缓解了粮食增产与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,推动农业向"高效用地、低耗增产"的绿色方向发展,成为充分释放土地生产力的典型实践。

  在环境友好方面,中化农业MAP构建"诊断-调控-增效"一体化营养管理方案,系统提升肥药利用效率;通过测土配方、智能配肥、微生物调控等手段,2024年中化农业MAP农户平均化肥利用效率提高14.82%,农药利用效率提高8.84%。在农田碳排放方面,得益于免耕、精准施肥和绿色防控等措施,中化农业MAP服务农户平均碳排放强度降低10.70%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。

  在西北棉区,中化农业MAP推广精准植保模式,应用"站内预混+ 车载混配"等新技术手段提高农药混配精度和药效,结合害虫发生预测模型,指导农户"少打、早打、打准",药剂使用频次平均减少3–5次,亩均农药成本降低20%,同时有效减低了面源污染风险。

  在河北地区,中化农业MAP深入开展"迈保丰"保护性耕作模式探索,结合玉米-小麦轮作体系推广免耕播种与秸秆还田技术,帮助农户每亩节本增收达105.5元,通过减少农机作业次数和土壤扰动,显著降低碳排放。

  在产业提效方面,中化农业MAP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,驱动农业产业效能系统性跃升。通过创新全程技术方案与标准化服务体系,深度融合生物技术、工程技术、管理技术与数字化技术,显著提升土地产出率与资源转化效率;同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,降低全链条运营成本,打通"单产突破—降本增益—价值延伸"的产业升级路径。报告显示,2024年中化农业MAP农户平均亩收益高于非MAP农户10.36%。

  安徽阜南种植大户邵庆狼的经历就是中化农业MAP技术普惠的缩影,依托MAP全程定制化服务,从精量播种、分期追肥到绿色植保,邵庆狼的农田生产成本单季节约上万元。"MAP智农"APP更成为邵庆狼的"田管家",让他足不出户即可实时掌握田间动态,科学应对风险。

 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,针对耕地碎片化、资源分散化等发展瓶颈,MAP协同地方政府创新构建"龙头企业+村集体+合作社+农户"四级联动机制,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整合零散地块,实现"小田并大田"的规模化再造。通过"订单保障+全程托管"双轮驱动,农户同步获得三重收益,形成"租金+分红+务工薪金"的多元增收体系,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。

  报告同样突显了MAP在提升农产品绿色优质供给方面的有效探索。2024年,中化农业MAP通过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品质,构建"生产标准化 +品控数字化"双驱体系。依托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打造 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系统,实现从种植、加工到流通的全链条透明化管理。

  这些技术及体系落地的背后,是中化农业MAP对农业生产痛点的精准洞察。传统种植中,农户常因“不懂技术”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压力,而MAP通过“技术集成+全程服务”,将复杂的绿色技术转化为 “可操作、可复制” 的方案。中化农业MAP正用实践证明:农业绿色转型不是“牺牲产量换环保”,而是用技术创新找到两者的平衡点。


责任编辑:小美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第一经济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网站简介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sitemap